加入成考交流群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
作者:成人自考 发布时间:2025-10-13 08:03:44点击:
稳住农业基本盘,做好“三农”工作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确保农业稳产增产、农民稳步增收、农村稳定安宁,是我们工作重中之重。但是,作为山区丘陵地区,有着先天制约因素,需要因地制宜,化不利为有利。
水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产业发展。人均水资源量占有仅为1200立方,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/2,并且地下水超采严重,呈现出水资源短缺以及农业用水粗放的特点。地表水季节性明显,70%的地表水成为客水流向下游,仅有30%存留境内,地下水相对于地表水虽然稳定一些,但是波动也较大,地下潜流难以补给,一旦自然降水短缺,地表水匮乏,地下水就会迅速下降,也是本地沙化、干旱的主要原因。
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。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刚刚起步,基础条件还比较低;养殖业方式较为传统,在发展棚舍、窖池、饲草料机械等配套能力不足。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。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,龙头企业规模不大,且体制、技术、市场、资金、场地等问题比较突出,无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受重视程度不够,政策支持力度相对不足,发展规划不明晰,普遍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、盈余分配制度不完善、规模小、人员少等问题,合作社对壮大集体经济、带动普通农牧民的作用十分有限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对传统。农业产业化层次和水平较低,产业结构单一,生产发展方式比较粗放,规模化养殖、舍饲养殖等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普遍推广,农业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仍待进一步创新发展。
现代要素支持能力有待提升。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。农村人口外流明显,且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,农业生产劳动力供给出现量质双缺风险。同时,农业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突出,存在人员编制与工作职能不协调,在职人员老化、新技术人员进不来等问题。农业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不足。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亟需优化,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,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,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果不明显,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,致使科技创新无法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。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仍然不足。多层级财政支农力度仍待加强,龙头企业融资难、贷款难等问题突出,农民等传统经营主体自我积累不够,信贷支农模式方式创新不足,难以充分调动社会资金融入农业生产。
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。农业质量效益还不高。保障足够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功能,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,城乡居民消费不再满足于“吃得饱”,正向“吃得好、吃得营养健康”加快转变。农业效益综合体现在经济、生态、文化、社会等多方面多领域,但现有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比较明显,生态效益发挥不足,农业文化挖掘不够,社会效益仍需加强。特色产品与周边旗县同质化较为严重。农业生产成本、效率等优势不明显,农业竞争力还存在巨大提升空间。带动农牧民收入不强。尽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40%来自工资性收入,经营性收入占比低于工资性收入。
产业融合发展仍需加强。农村一产独大、二产三产互通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,种养业发展规模较大但产业化经营程度不精仍需改变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加快推进,特别是文化旅游业游客体验碎片化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。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仅停留在农户自发经营的休闲采摘、农家乐等项目,新型产业业态和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不足。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。一二三产业整合交叉渗透不够、联动效应不强,三产融合的规模效应、品牌效应不明显,特色产业不特、优势产业不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,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仍有待提高。
地方财政资金紧张。存在脱贫人口较多、产业基础不扎实、致贫返贫风险高的问题。加之土地较贫瘠,人均耕地占有量少,在此资源条件下,发展农业生产面临制约,发展养殖业存在风险。同时财源结构单一,现有财政收入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的需要,历史欠帐较多,资金调度紧张。地方财力比较紧张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面临一定压力。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