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次学历提升截止时间

0508

成人本科学历报考通道国家正规/学信网可查/含金量高
2022年学历考试
报考指导手纲(新)

道德经分篇第一: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

作者:成人自考 发布时间:2025-10-13 08:08:31点击:

     

本文并非白话翻译,所悟皆为意会,诸君如不喜,望无吝赐教。

道可道,非恒道

任何对“道”的阐释,只是出于对感悟“道”的需要。

有人主张读道德经应先读第25章,我曾以为然。但25章的“道”已然具象,即非恒道,所以仍从第1章开始读。

道,可以描述,但是没有哪种语言可以把“永恒之道”阐释得准确无误,这是读《道德经》的前提。老子所悟之道,是道,非恒道;你我所悟之道,亦是道,亦非恒道。

老子发明的道,是一个名称,更形成一个体系。其他哲学、宗教也会有他的名称、体系;与道家有相通之处,亦有相异之处。所以老子说完道可道非恒道,马上要说名可名非恒名。

道家有包容一切的胸怀,由此可见一斑。

有了上述的前提,我们才能沿着老子的指引,往下探究。

道德经原文:

【第一章】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(jio)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(本章剩余部分将于第二篇进行讲解。)
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

大道是造物者,是世界最初的开始,也是世界的最终的意义。

造物者出处:伟哉,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。《庄子大宗师》

原文重组:
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,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(大道)可以为天地母,渊兮似万物之宗。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

(大道)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沖,而用之或不盈,绵绵若存,(而)用之不勤。

大道,先于天地出现,他永远不死,拥有神奇的生殖能力,是化生天地的母体,是万物的来源之处。无法探知是什么化生了大道,只知道在(天帝)之前就存在了。

道德经原文:

【第二十五章】有物混(hn)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地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(qing)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王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【第四章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,渊兮似万物之宗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湛兮似或存,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

【第六章】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(pn),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

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

“道”大到无边,又小到极致,是因为万物就在道中,大道也遍布于万物之内,万物与道本就是一体。

大道如同泛滥的洪水,无边无际而又遍布每一个微小的角落。

洪水的无边无际,是我们能感知到的,不是真正的无边无际;真正的无边无际,是像大道那样的广大,广到无法感知它的边际,大到无法想象他的形象。

洪水的遍布各处,是我们能感知到的,不是真正的遍布各处;真正的遍布各处,是像大道那样的微小,微到无法用耳朵听到,小到无法用眼睛看到。大道的小,是小到空虚,空虚到极致。

我们不知大道从哪里开始,到哪里结束。他既不明亮,也不昏暗。是恍恍惚惚,还是混混沌沌?都不够准确,没有形状的形状,没有实体的形象,怎么用语言描述?

道德经原文:

【第三十四章】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,功成不名有,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常无欲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
【第三十五章】执大象,天下往;往而不害,安平太。乐(yu)与饵,过客止。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,视之不足见(jin),听之不足闻,用之不足既。

【第十四章】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(ji),故混(hn)而为一。其上不皦(jio皎),其下不昧。绳绳(mn mn )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,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。是谓惚恍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,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
【第二十一章】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。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(yo)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。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?以此。

【第四十一章】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颣(li)。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真若渝(y)。大方无隅(y)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道隐无名,夫唯道善贷且成。

求以得,有罪以免。

道具有信仰与宗教特质。

信仰或宗教的作用,无非求得自己心安,找一个让自己的信服的地方,把自己的心安好。宗教的特点在于,无条件的信服。想要求得心安就给你心安;想要放下过往的罪过,即刻便能放下。

大道,是天得以清,地得以宁,神得以灵,谷得以盈,万物得以生的依据。万物自当包括侯王和百姓,包括世俗所谓之善人和不善人。

没有哪一部经典像道德经这样,能以短短五千言,包罗万象。你可以理性思考,也可以无条件信服。

道德经中大量的语言,看似晦涩难懂,其实不必为之寻找过多逻辑的支撑。当成信仰,自能求以得,有罪以免。

信仰不等于迷信,不等于装神弄鬼,不等于求仙问佛,只为把心安好,活得通透。

道德经原文:

【第三十九章】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其致之。天无以清将恐裂,地无以宁将恐发(fi,“发”通“废”),神无以灵将恐歇,谷无以盈将恐竭,万物无以生将恐灭,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(ju)。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(谷g)。此非以贱为本邪(y)?非乎?故致数(shu)舆(y)无舆。不欲琭(l)琭如玉,珞(lu)珞如石。

【第六十二章】道者万物之奥,善人之宝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!故立天子,置三公,虽有拱璧以先驷马,不如坐进此道。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?不曰以求得,有罪以免邪(y)?故为天下贵。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503294431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