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成考交流群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
作者:成人自考 发布时间:2025-10-13 07:58:02点击:
文|温保民 编辑|燕子 图片|网络
一提起“情人节”,我就想起宋朝秦观的一首词《鹊桥仙.纤云弄巧》:“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条条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长久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”我就想起姐姐过“七夕节”时的景象。
那时候处于谈婚论嫁年龄的女子,每到农历的七月七日这天晚上,就要过“七夕节”。据说,这个节日来源于“牛郎织女’的神话故事,传说天上的“织女’和凡间的“牛郎”相爱啦,过起了男耕女织的人间生活。这一举动触怒了天帝,认为是“织女”犯了天规。于是,天帝就让王母娘娘派人将织女抓回天庭,对“织女”进行了百般折磨,了却这段“天地恋”,想无情地拆散这对美好姻缘。可是,“织女”和“牛郎”拥有天地真爱,难舍难分。“织女”据理力争,痴心不改。无奈,王母娘娘经天帝许诺,只允许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晚上隔着银河见上一面。因喜鹊被他们纯真的爱情所感动,每逢“牛郎”“织女”相会日,在银河上就自发搭起一个“鹊桥”,好让他们能够跨过银河,倾诉离愁。所以,“牛郎”和“织女”相会又叫“鹊桥会”。记得每到“七夕节”,天空往往好下雨,大有“相见时难别亦难”,“泪水顿作倾盆雨”的意境。
那时,过“七夕节”的主要目的就是拜“织女”、祈福、乞巧、乞寿、乞婚。拜“织女”就是给“织女”送祝福,乞求天帝和王母娘娘开恩,减轻对“织女”的虐待,给“织女”更多的自由,让“织女”少受些痛苦;祈福就是希望神灵保佑,一生免受苦难,事事顺心;乞巧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像“织女”一样拥有一双巧手,能够织布飞梭,穿针引线;乞寿就是希望神灵保佑自己能够一生安康,长命百岁;乞婚就是希望神灵保佑自己能够找到如意的伴侣,恩恩爱爱一生。多么朴素、纯真的初衷,多么美好的追求。
为过好“七夕节”,姐姐便和其同龄人兑钱,上午到集市上买一些糖果、针线、油盐酱醋类的东西。然后,就是每个人从自己家里拿几乎对等的面粉、花生果、红枣、大白菜、白萝卜之类的东西。下午张罗过“七夕节”的事宜,直到很晚才回家。那时候,家家生活都比较清苦,但姐姐和她的同龄人把“七夕节”过得是有滋有味。
过“七夕节”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摆上贡品敬拜“织女”,盼望“织女”能够顺顺利利渡过“鹊桥’和“牛郎”相会。然后就是包水饺,要包出四个水饺,分别放上红枣,硬币、苹果片、红糖。如果谁吃到包有红枣的饺子,预示着将来早生贵子、吃到包有红糖的饺子,预示着将来生活甜甜蜜蜜,红红火火;吃到包有苹果片的饺子,预示着将来平平安安;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,则预示着将来家财万贯,大富大贵。吃完水饺最重要的仪式就是乞巧啦,就是面对着“织女星”穿针引线,谁能把线穿过针孔,说明此人像天上的“织女”一样心灵手巧……姐姐过得“七夕节”多有意义啊!
人们被“织女”和“牛郎”忠贞爱情所折服,渴望自己也能获得一份这样真挚而美好的爱情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期盼也越来越强烈,逐渐对“七夕节”赋予更多内涵和新意,“牛郎”和“织女”是一对情人,也就把“牛郎”和“织女”相会的日子,也就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,叫做“情人节”。无论叫“七夕节”,还是叫“情人节”,都是以真正的爱情为基础的。
说实话,社会发展到今天,我真不知道现在一年有几个“情人节”。我百度了一下,惊出一身冷汗,中国一年竟然有十四个“情人节”。我没过过“情人节”,也不知道一年有那么多“情人节”、什么时间开始实行的,现在过“情人节”怎样过法,真的一概不知。我曾这样想:一年一个“情人节”还不够吗?宋朝的秦观不是说了吗,“两情若是长久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。真的想不通,真的想不明白。只知道现在的爱情观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甚至发生了质的变化。爱情不再是以纯真的感情为基础,而是多以权利、金钱、地位为衡量标准。纵是“柔情似水”,这样的爱情观也不免叫人生疑,也难以“佳期如梦”。这样建立起来的爱情能有真爱吗?就是一年天天在过“情人节”又能有什么意义。
难忘姐姐那时过的“七夕节”!
作者简介 :温保民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,山东鄄城人,基层高级农艺师,鄄城县作家协会会员。陶醉于大自然风光,爱好诗词歌赋。偶有作品见于报
壹点号心梦文学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